全球首创大口径大视场透射式光学系统、国际最大口径的透射式天文望远镜……位于“近代海军摇篮”福州马尾的福光公司展厅,这批“神舟系列”“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眼睛”,此刻宛如依次列阵的士兵等待检阅。
3月24日下午,习来到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销售情况。
福光股分成立于2004年2月,并于2006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福建省国企混改成功的典型。“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在同企业员工代表交流时,习如是强调。这让在场的福光股份超精密加工与检测实验室负责人唐秀娥感慨万千。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光学系统及镜头作为新一代信息系统最前端的光电感知核心器件,已成为信息化世界的“眼睛”,也是智能制造装备、航天航空装备、先进医疗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其中,镜头设计、生产工艺以及精密加工等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是行业内企业的核心竞争点。
“特别是光学镜头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涉及几何光学、薄膜光学、色度学、精密机械、光源技术等多学科高度集成,需要大量方案和模板的积累,还需要有熟练人才设计的灵感和反复的摸索试验,才能带来技术的不断突破。”唐秀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的研发为例,该产品主要应用于空间观测,拍摄目标为近地空间飞行器、空间碎片、远距离行星、星云等天体,其特点为距离遥远、亮度暗弱、高速运行等。
由于空间观测特殊的应用拍摄场景,要求成像镜头必须具备长焦距(更远)、大相对孔径(获取光能的能力强,更清晰)、大线视场(更广)、空间分辨率高等性能。这就产生了大相对孔径大(获取光能的能力强,更清晰)与大线视场(更广)之间的技术矛盾。
面对这一关键技术“拦路虎”,研发团队依托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福建省精密光电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攻关,在大口径、长焦距(更远)的情况下,研发出同时具备拍摄大角度(更广)与大相对孔径(影像亮度高,获取光能的能力更强)性能的成像镜头,填补我国天文观测、空间目标精确定位系统探测能力的空白。
多年来,福光一心扑在了“追光”的道路上,专注于光学镜头的研发创新:2008年,福光的500只同步对焦监控镜头,成功出口到号称“光学霸主”的日本,在国际光学镜头领域高端产品方面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垄断,保障了国内安防产品的自主及可控;在国内率先研制推出500万像素和1000万像素的高清监控镜头、红外夜视镜头、长焦透雾镜头,产品运用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阅兵、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重要活动场合。
正是专注于做精主业,福光股份逐步成长全球光学镜头的重要制造商,并成为福建省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行列。
封面新闻丨见证“文化+科技”产业新赛道——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亮点频现精彩纷呈